概述 |
如何使用本手册 |
术语定义 |
注意 警示 警告 |
车辆识别代码(VIN)位置 |
车辆识别代码(VIN)的含义 |
1. | 区域范围 LJD—中国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
2. | 车辆品牌 B—起亚牌 |
3. | 车辆类型 A—乘用车 |
4. | 安全约束系统 A—手动安全带 |
5. | 车身类型 3—长头四门(三箱) |
6. | 发动机类型 3—G4EA 4—G4ED |
7. | 检验位 |
8. | 生产年份 1— 2001 2— 2002 3— 2003 4— 2004 5—2005 |
9. | 装配厂 0—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
10. | 生产顺序号 000001—999999 |
发动号码 |
汽车防护 |
发动机号码含义 |
11. | 发动机燃料 G—汽油 |
12. | 发动机排列 4—直列4缸4行程 |
13. | 发动机发展顺序 E |
14. | 发动机排量 A—1341 ml D—1599 ml |
15. | 生产年代号 1— 2001 2— 2002 3— 2003 4— 2004 5— 2005 |
16. | 生产厂代号 |
17. | 发动机生产顺序号 00001—99999 |
无论何时,当您检查发动机仓时,必须将撑杆插入发动机罩的孔中,以免发动机罩落下,使您受到伤害。在关闭发动机罩前应确认撑杆已复位,开车前检查并确认发动机罩已锁上。 |
安全保证 |
18. | 锁止车轮。 |
19. | 在规定位置支撑。 |
20. | 用安全支架(千斤顶)支撑汽车。参见00-13。 |
21. | 必须保证发动机仓内无工具和人时,才可启动发动机。 |
工具和检修设备的准备 |
专用工具 |
部件的拆卸 |
分解 |
22. | 零件检测 对拆下的每个零件均要仔细检查磨损、变形、损坏和其它问题。 |
23. | 零件的整理 所有分解下来的零件都要按装配顺序仔细的排列。确保将需要更换的零件从可用零件中分开或作上标记。 |
24. | 清洁重复使用的零件 所有重复使用零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仔细、彻底的清洗。 |
零配件 |
装配 |
25. | 油封 |
26. | 垫片 |
27. | O形密封圈 |
28. | 锁止垫圈 |
29. | 开口销 |
30. | 尼龙螺母 |
特殊部位的要求 |
31. | 垫片上应涂密封胶。 |
32. | 润滑油应加到零件的运动部位。 |
33. | 装配前在指定部位(如油封等),应使用指定规格和型号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
调整 |
电气系统 |
34. | 确保蓄电池负极(-)与搭铁线分开。 |
35. | 拔开接插件时不要拉导线。 |
36. | 连接接插件时应听到“喀哒”声,方可保证连接可靠。 |
37. | 拆装传感器、继电器时要小心,注意不要跌落或与其它零件碰撞。 |
橡胶部件和橡胶管路 |
车身尺寸测量 |
38. | 基本上,本手册中的尺寸是用轨距规获得的。 |
39. | 当用卷尺测量时,检查卷尺是否拉长、扭曲或弯曲。 |
40. | 对测得的尺寸,设计尺寸和真实尺寸都用在本手册中 |
设计尺寸 |
41. | 这些尺寸是从车身表面投影测量而得,当车身变化时用作参考尺寸。 |
42. | 若轨距规的探针的长度是可调整的,在两个表面之间的高度可通过调整其中一个探针的长度来测量。 |
实际尺寸测量 |
1. | 这些尺寸表示测量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被用作轨距规测量时的参考尺寸。 |
2. | 测量前首先将两探针调整到同样的长度(A=A′) |
检查探针和规本身,确定没有自由间隙。 |
测量点 |
检查拉索和线束 |
1. | 检查端子的拧紧力。 |
2. | 检查端子和线束是否受到电解液的腐蚀。 |
3. | 检查端子和线束是否断路。 |
4. | 检查线束绝缘性和绝缘层是否有破损、裂纹和老化。 |
5. | 检查与其它金属件(车身和其它件)接触的端子的导电性。 |
6. | 检查接地件看其安装螺栓与车身之间是否接触良好。 |
7. | 检查导线是否连接错误。 |
8. | 检查导线是否夹紧,防止与车身尖角或热部件(排气管等)接触。 |
9. | 检查线束是否夹紧,以保证与风扇皮带轮、皮带或其它旋转、运动部件之间足够的间隙。 |
10. | 检查导线是否有一定的空间,使它能够在固定件与运动件(车身与发动机)之间震动。 |
检查保险丝 |
电气系统维修 |
1. | 维修电气系统前,应首先关掉点火开关,并拆掉蓄电池负极。
|
2. | 用卡子将线束固定以免松弛。但对任何通过发动机或车辆上其它震动部件的线束,在不因发动机震动而导致线束与其它旋转件接触的范围内可允许有些松弛,然后用卡子将其夹紧。 |
3. | 如果线束与零部件的边缘或边角干涉,应用胶带将线束包裹好,以防止磨损。 |
4. | 安装零部件时,应格外小心,不要挤压或损坏线束。 |
5. | 不要抛扔继电器、传感器及其它电气元件,也不要使之受到强烈的振动。 |
6. | 电子元件易因高温而损坏,如维修中温度超过80°C时应将其拆下。 |
7. | 松开易产生问题的接插件。确保接插件连接牢固。 |
8. | 拔开接插件时,一定要握住接插件而不要拉导线。 |
9. | 拆卸带有自锁结构的接插件时,要按图示方向加压。 |
10. | 安装带有自锁结构的接插件时,要用力插入,直至发出“喀哒”声。 |
11. | 1当用检测仪器检测接插件两端的电压时,将检测仪的探针插入接插件后端,如果接插件是密封式,将探针穿过接插件后端橡胶件的小孔,直至与电极接触。注意不要弄坏导线和电极。 |
12. | 1为防止导线过载,应预先测量装置的载荷,然后决定导线的规格。
|
若大量的未燃烧的汽油进入催化转化器,会在催化转化器积聚燃烧,而导致因过热损坏催化转化器。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请遵守以下防护措施。 |
1. | 只能使用优质无铅汽油。 |
2. | 避免长时间怠速运转。高怠速运转不超过10分钟,低怠速运转不超过20分钟。 |
3. | 尽量避免跳火测试,跳火测试仅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应尽可能的快,测试时不要使发动机过速。 |
4. | 尽量避免进行发动机压缩测试,测试应进可能快,测试时不要使发动机过速。 |
5. | 燃料即将用完时不要运行发动机,否则会导致发动机点火不良对催化转化器产生额外的负荷。 |
6. | 不要以拖车和推车方式启动发动机。 |
7. | 不要将催化转化器与被汽油和润滑油沾染过的零件放在一起。 |
必须使用93号或93号以上优质无铅汽油,并符合GB14761-1999附录G中的优质无铅汽油的要求。禁止使用任何含铅汽油,汽油中的铅能使三元催化转化器中的贵金属中毒,并降低催化剂的性能。陶瓷载体长时间暴露在铅中会导致载体的通道堵塞,从而堵塞排气系统,使发动机功率下降,严重时会造成整车熄火。另外,汽油或机油中硫和磷的杂质含量如果超标,也能使催化剂中毒。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催化转化器不需要进行保养维护。因此发动机正常运转是很重要的。发动机不发火会引起催化剂过热,也会引起转化器或其它部件损坏。如果点火开关线被拆下或怠速时间过长,在诊断测试中这些情况都会发生。 |
1. | 点火开关位于“LOCK”档,蓄电池负极线拆下30秒后才可开始工作。(安全气囊系统自身有预备动力源,如果在蓄电池负极拆下30秒内进行工作,安全气囊有可能爆开)。蓄电池负极拆除后,电子钟和音响系统储存信息将被删除,工作结束后要重新设置。 |
2. | 安全气囊系统的故障代码是最重要的信息,在断开蓄电池前,一定要检测故障代码。 |
3. | 不可使用其它车辆的安全气囊部件,如安全气囊要更换,必须使用新件。 |
4. | 不要试图拆卸、修理安全气囊的内部组件、SRSCM、时钟弹簧和气囊线束等,或再利用。 |
5. | 如果SRSCM或安全气囊内部组件进水、开裂、有压痕,以及支架或接插件损坏,请予更换。 |
6. | 对安全气囊系统检修工作结束和后,将SRS SRI复位。 |
ASDF
|
ASDFAS
|
ASDF
| |
ASDFASDF | ASDFASD | ||
M5 | 0.8 | 3-4 | 5-6 |
M6 | 1.0 | 5-6 | 9-11 |
M8 | 1.25 | 12-15 | 20-25 |
M10 | 1.25 | 25-30 | 30-50 |
M12 | 1.25 | 35-45 | 60-80 |
M14 | 1.5 | 120-140 | |
M16 | 1.5 | 180-210 | |
M18 | 1.5 | 260-300 | |
M20 | 1.5 | 360-420 | |
M22 | 1.5 | 480-550 | |
M24 | 1.5 | 370-420 | 610-700 |
零 部 件
|
备 注
| |
发动机油 | API标号SE级或以上 | 详细说明,参见SAE标准的机油粘度指数 |
手动变速箱 | API标号GL—4 | SAE 75W/90 |
自动变速箱 | 纯正的东风悦达起亚自动变速箱油纯正的DIAMOND AFT SP-Ⅱ M | |
制动器 | DOT3或DOT4 | |
后轮轴承 | ||
冷却液 | 高品质乙二醇基防冻液 | 防冻液浓度按季节调配 |
变速器连接机构、驻车制动机构、发动机罩锁、门锁、座椅调节器、铰链等 | 润滑脂2级 | |
助力转向 | PSF-3 |
说 明
|
用 量
| |
1.3L,1.6L | ||
发动机机油 | 油底壳 | 3.0(3.17,2.64) |
机油滤清器 | 0.3(0.32,0.26) | |
合计 | 3.3(3.49,2.90) | |
冷却液 | 5.5(5.81,4.84) | |
手动变速箱 | 2.15(2.27,1.89) | |
自动变速箱 | 6.70(7.08,5.90) | |
助力转向 | 0.75-0.80(0.79-0.85) |
保养知识 |
1. | 发动机冷机时,运行发动机并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
2. | 关闭发动机。 |
3. | 打开机油口盖和放油螺栓。排净机油。 |
4. | 紧固放油螺栓,并达到规定扭矩。
|
5. | 机油加注口加注新发动机油。
|
6. | 安装好加油盖。 |
7. | 启动并运转发动机。 |
8. | 运转后关闭发动机,检查机油液面高度,必要时适当添加。 |
更换机油滤清器 |
1. | 使用机油滤清器扳手拆下滤清器。 |
2. | 在安装机油滤清器时,用干净的发动机机油涂抹密封圈的表面。 |
3. | 紧固至规定扭矩。
|
4. | 启动并运转发动机,检查机油滤清器处是否漏油。 |
5. | 关闭发动机后,检查机油液面高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必要时适量补充。 |
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 |
43. | 松开空气滤清器上的螺栓。 |
44. | 拆去空气滤清器盖。 |
45. | 拆下滤芯。 |
46. | 换上新滤芯,并安装好空气滤清器盖。 |
皮带张紧力的调节 |
冷却系统 |
防冻 |
|
防冻液浓度测量 |
冷却系拆卸 |
1. | 将温控杆拔到热位。 |
2. | 打开散热器盖。
|
3. | 松开放水螺塞。 |
4. | 从散热器放出冷却液。 |
5. | 放出冷却液后,拧紧螺塞。 |
6. | 向散热器加注新的冷却液,使液面上升至前加注部位。 |
7. | 向贮液罐加注冷却液至最高线。 |
8. | 预热发动机和节流器打开,打开散热器盖检查冷却液数量。 |
9. | 再向散热器加注冷却液至加注口部,装上散热器盖。 |
10. | 向贮液罐加注冷却液至“FULL”位置。 |
点火线拆卸 |
拆点火线时,要抓住线盖,如果只抓住线头拉动,会导致点火线路损坏。 |
拆卸氧传感器 |
手动变速箱(检查齿轮油标) |
47. | 将车停在水平路面上,打开放油螺塞。确保齿轮油液面高度与放油孔一致。 |
48. | 检查变速驱动轴内的齿轮油无污染。 |
更换齿轮油 |
1. | 将车停在水平路面上,打开螺塞放出齿轮油。 |
2. | 更换新的垫片,装上螺塞。 |
3. | 加注齿轮油,直至其液面与放油孔高度一致。 |
检查转向系统 |
49. | 检查方向盘的自由行程:30mm以下。 |
50. | 检查转向连接有无松动损坏:
|
动力转向液液量(检查液量) |
1. | 将车停在水平路面上,起动发动机。转动几次方向盘,以提高转向油的温度,并达到50°C左右。 |
2. | 发动机怠速,左右反复转动方向盘几次,检查转向油是否产生泡沫和液面高度,必要时通过滤清器向转向液罐中加注转向液。 |
动力转向管路(检查损坏与泄漏) |
1. | 检查管路接头处有无液体泄漏。 |
2. | 如果管路表面有裂纹、起皱、擦伤或破损,要立即更换,若管路老化,会使系统过早失效。 |
球销与转向连杆密封圈、转向轴胶套 |
1. | 这些元件已在生产厂加过润滑脂,不需要在装配时再加,损坏的密封圈与胶套要及时更换以防漏油。 |
2. | 检查密封件的防尘盖有无泄漏或破损,有缺陷时更换。 |
检查制动软管 |
1. | 检查所有制动软管理体制与制动管路有无破损、裂纹、泄漏、折弯等。 |
2. | 检查所有卡子是否拧紧。 |
3. | 检查制动软管是否与棱边、运动部件和排气系统接触。 |
前制动盘衬垫 |
如果驾车时从制动器发出尖锐的噪声,检查衬垫磨损显示装置是否已与制动盘接触,如果是,立即更换制动衬垫。 左右制动盘的衬垫要同时更换。不要撕开或混用衬垫,所有衬垫必须完整。制动衬垫厚度: 2.0mm。 |
后鼓制动软管与制动缸 |
1. | 拆下制动鼓,检查制动蹄片的厚度,用手检查制动自动调节系统看是否工作平顺、齿轮啮合是否适当。为确保工作平顺,在调节器与边杆轴之间的摩擦表面涂一层很薄的润滑膜。 |
2. | 检查车轮的制动液压缸是否漏液,目测气缸保护罩有无破裂。 |
检查制动蹄片破损 |
检查制动液液面 |
1. | 检查主缸贮液罐中制动液的数量。 |
2. | 制动液标高应位于“最大”与“最小”标记之间。 |
3. | 如果标高低于“最小”标记,加注新的制动液至“最大”标记。 |
更换制动液 |
1. | 放气步骤参照BR部分。 |
2. | 连接一个乙烯管在各车轮制动缸的放气螺钉上。将乙烯管的另一端接在收液罐上接收放出的制动液。 |
3. | 配有ABS的车型,参见BR部分。 |
4. | 踩在制动踏板几次,松开放液螺钉(踩住制动踏板),制动液流出后,拧紧螺钉。 |
5. | 重复以上操作,直至制动液中无气泡。 |
6. | 对于其它制动缸重复这些步骤。 |
7. | 加注新制动液,使液面升至“最大”标高位置。
|
检查轮胎气压 |
轮胎气压(轮胎牌自然冷却状态) |
轮胎尺寸:175/60R14,175/70R13,185/60R14 轮胎气压:2.1kg/cm2 |
路试 |
1. | 检查润滑油、制动液、燃油、水和排气泄漏。 |
2. | 检查离合器与制动踏板自由行程。 |
3. | 检查制动器工作情况。 |
4. | 检查辅助制动与驻车制动系统。 |
5. | 检查驻车制动手柄的行程。 |
6. | 检查发动机驱动能力。 |
7. | 检查仪表指示灯、车外灯、暖风机以及通风装置。 |
8. | 检查每个部件是否有异响。 |